第(2/3)页 为此,赵括暗中动用了自己的夜莺情报系统。 在各国许多士人聚集的场合,都能够听到如下的对话。 “你们听说了吗,赵国新学宫即将开学!” “哦,又是和稷下学宫一样的? 没兴趣,不去。 去了也没用,那些学者大能们收弟子极为严苛,少则一两名、多则两三名入门弟子,记名弟子也不过十名八名乃至二三十人,怎么轮得到我等?” “这你便不知道了,这一次赵国学宫和以往不同了,在武信君赵括的主持下,那可是有了重大改革啊!” “什么改革? 说来听听。” “首先,每一名学者都要收十位正式弟子和一百名记名弟子。 若是连续三年不收满,直接取消这名学宫在赵国学宫之中的一切待遇,将其劝离!” “这么说来,若是每一位学者都能够收这么多弟子,我等还是有些机会的啊……不对不对,若是这些弟子一直跟随着他们的师傅,那岂不是也没有我等的出头之日?” “这你便不懂了吧,武信君也想到了这一点,正式弟子最多只能跟随老师六年,记名弟子只能跟随老师四年就必须离开学宫。 如此一来,就不用担心这些弟子们一直赖在老师身边不走了。” “哇,武信君此举甚好!唉,只可惜我家家境贫寒,实在是无力支撑如此长时间的求学啊。” “这位兄台多虑了,只要能够被收入学宫之中,无论是正式弟子还是记名弟子,食宿全部都由赵国官方解决,不需要一文钱!不仅如此,武信君还设立了一个叫做、叫做……对了,奖学金的奖项。 每年都会进行评选出一定数量的士子用金钱进行奖励,据说是十万钱起步,第一名能有五十万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