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既然是有“孔孟之后儒家第一人”之称的荀况荀子亲至,赵括自然是早早就站了起来,笑声更是远远的传了出去。 “大夫光临,本侯礼数不周未能亲迎,恕罪,恕罪啊!” 几个月不见,或许是因为安定下来的原因,荀况此刻显得比之前更加的儒雅从容,闻言不由笑道:“君候说的哪里话? 荀某不过是大夫,怎能劳烦君候亲迎,那才是失了礼数呢。” 从荀况的角度来说,他其实并不是很在意赵括的军功,毕竟荀况现在也是华夏文学界顶尖的大能人物,从名声上来说其实一点都不比赵括差。 荀况之所以和赵括如此客气相对,最重要的乃是因为赵括对荀况不余遗力的支持。 就比如说赵括即将和荀况商量的这件事情。 赵括笑着对荀况说道:“昨日在廷议之中,本侯向太后提出于邯郸之中建立一座类似于齐国稷下学宫的新学宫,以在大赵之中更好的吸引诸侯国的人才。” 荀况深吸一口气,有些紧张的问道:“太后可曾答应?” 饶是荀况已经一把年纪,但此刻他依旧显得颇为紧张。 俗话说的好,是男人,那就必定要面子。 荀况当年可是被儒家逼到不得不辞去稷下学宫大祭酒之位并离开齐国的地步,要说他心中一点意见都没有,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一直以来荀况都想要建立一座比稷下学宫更大、更有名、更出色的学宫,向稷下学宫之中那些占据了主流的死板儒者们证明——我荀况的道路和思想才是对的!为了这个目标,荀况先去了楚国,然而楚国令尹春申君虽然也给了荀况一个兰陵令的职位,但却在楚国之中建立学宫这件事情上避而不谈。 于是荀况又回到了赵国,希望能够在祖国实现这个梦想。 但在和赵王的一番谈话之后,冷酷的现实再度击碎荀况的梦想。 赵王一心只想和秦国争霸,哪里顾得上什么学宫之事? 就在荀况几乎要绝望的时候,赵括出现了。 在赵括的支持下,整个局面终于峰回路转,到了今天这一步!看着满脸期待的荀况,赵括微微一笑,正色道:“荀大夫放心吧,太后已经答应了建立学宫之事,并且让本侯全权负责此事!” 荀况身体剧震,随后整个人长出一口气,彻底的放松了下来。 荀况站了起来,恭恭敬敬的朝着赵括长揖及地:“荀况,多谢君候大恩!” 李斯不敢怠慢,同样站起来一起行礼。 赵括端坐不动,坦然受了荀况这一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