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虽然对面是名满天下、载入史册的儒家第三圣荀子,但这一礼,赵括认为自己确实当得起!赵括为什么要搞一个赵国的学宫? 这要从两方面说起。 首先,赵括希望能够把战国时代这种百家争鸣的盛况给保持下去。 原先百家争鸣的盛景是在齐国的稷下学宫之中,但齐国在被乐毅险些灭国之中元气大伤,稷下学宫同样也随之一蹶不振,虽然还是华夏思想界的领头羊但已经不复昔日盛景了。 赵括觉得这很可惜。 众多周知,思想的碰撞往往能够擦出更加闪耀的火花,而这些火花很多时候就是引领社会产生进步的最佳催化剂。 一旦思想界被压抑,被打压,那就像中国自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那样,两千年都只能在儒家的圈子里打转,根本无法跳出这个框架取得进步。 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作为穿越者,赵括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为华夏族来修复这个错误,不让后代子孙因为这个错误而落后,而挨打。 其次,修建学宫其实也有助于赵括本身夺权以及一统目标。 众所周知,舆论是一种很重要、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够杀人于无形的东西。 当整个世界的舆论都在说一个人是坏人,那么不管这个人做了多少好事,他也一定也被所有人视作十恶不赦的坏人。 反过来若是舆论无脑吹捧一个人是好人,那么这个人再怎么做十恶不赦的事情,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还是觉得他是好人。 在这个没有网络,信息交流十分不通畅的时代,舆论的重要性就更加强大。 如果有一天整个华夏的舆论都觉得赵括才是天命之主,才是最应该统治这个世界的人,那么赵括就必然能够坐到王位之上,并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爱戴。 这就是舆论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舆论现在掌控在谁手中呢? 答案很简单,并不是各国王室,而是掌控在思想界士人们的手中。 换句话说,就是掌控在荀况这样的思想界大能,掌控在稷下学宫这样的思想界至高学府手中。 一旦赵括能够在赵国建立起一座比稷下学宫更强大的思想界至高学府,同时又因为此事和荀况结成了紧密盟友,那将来这个由荀况和赵国学宫主导的舆论对赵括的态度还需要多说吗? 赵括当然知道为什么太后会同意自己主持学宫之事,为什么韩徐为、蔺相如乃至平原君都不反对,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他们觉得赵括就应该像现在这样操心学宫这种“乱七八糟”的事情,离军队越远越好。 你们以为这样就是对本侯的削弱? 很可惜,你们只想到了第二层,而本侯早就已经到了第五层!赵括愉快的笑了起来,站起来亲切的扶住了荀况,正色道:“荀大夫不必激动,我们坐下来细谈,细谈!” 第(3/3)页